中医针灸推拿基础知识(拔罐讲义1)源安康中医基础知识学堂
2018-10-24
拔罐讲义-1
一、拔罐的定义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体表的一定部位,以产生良性刺激,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治疾病目的的外治方法。
拔罐疗法古称“角法”、“吸筒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中的一种,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明确关于使用兽角做罐治疗痈疽疮疡,进行吸血排脓的文字记载。在治疗痔疮时“……以小角角之……吹而张角,系以小绳,剖以刀……”。可见当时主要利用兽角做罐进行治病。汉代时,由于陶土烧制技术的发展,则多使用陶制罐具为主。
南北朝时期的《姚化方》中有“若发肿至坚而有根者,名曰石痈,当上炙百壮……痈疽、瘤石、结筋、瘰疠皆不可就针角,针角者,少有不及祸者也”的记载,可见当时已有针法和角法结合使用的方法,也就是先在疾病病变处施以针刺,然后再给予角的一种综合性排脓措施,同时提出了肿瘤、淋巴结核、血管疾患等是针角疗法的禁忌症。
唐代,角法的适应症范围进一步扩大,器具也由竹筒代替了兽角,并显露出现代水罐法的雏形。如王焘在《外台秘要》中则以竹筒火罐代替了角罐和陶罐来治病,文中记载:“患痨瘵等病……即以墨点上记之,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许,一头留节,无节头则削令薄似剑,煮此筒数沸,及热出筒,笼墨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以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亦有虫出者,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
唐太医署设医、针、按摩、咒禁四科,其中医科又分为五科,角法(拔罐疗法)与体疗(内科)、疮肿(外科)、少小(儿科)和耳目口齿(五官科)并列为五科之一,学制三年,可见此时,角法已从外科拔毒吸脓的单纯治法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得到太医署的重视。
随着医学发展,拔罐疗法从器具的选用、适应病症、操作方法等方面均不断完善和发展,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如宋代的《证类本草》、明代的《外科正宗》、清代的《医宗金鉴》均记载过“角法”。清代名医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记载到“火罐,江右及闽中者皆有之,系窑户烧售,小如人指,两头微狭,使促口以受火气。凡思一切风寒,皆用此罐,以小纸烧见焰,投入罐中,即将罐合于患处,或头痛则合在太阳、脑户、额顶;腹痛,合在脐上。罐得火气,合人肉即牢不可脱,须待其自落,患者但觉有股暖气,从毛孔进入,少顷火力尽,则自落,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气水出,风寒尽出,不必服药。治风寒头痛及眩晕、风痹、腹痛等症。”
这种疗法长期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随着人们对非药物疗法认可和接受程度的不断提高,现代拔罐疗法通过不断改进器具和操作方法,进一步扩大了保健和治疗的范围,持续发展,成为中医预防保健调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被列为中医保健适宜技术之一。
二、拔罐的作用
拔罐主要适用于养生保健和亚健康状态的调理,及内、外、妇、儿、皮肤、五官、骨伤等科临床疾病的保健和辅助调理。
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用于治疗风寒表证、风寒湿痹、痈肿疔疮、瘀血疼痛等病证。
抵御外邪、护卫机体:因感受外邪导致的外感疾病,一方面可通过拔罐疗法祛除体内的各种邪气,另一方面也可通过皮部与经脉、络脉之间的关系调节体内脏腑经络气血功能,提高机体的抗御防病能力,使邪祛而正安。
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拔罐疗法通过对经络、穴位或病变部位产生负压作用,使体表组织产生充血、瘀血、出血等变化,使经络气血通畅,起到缓解疼痛,濡养组织皮毛及脏腑器官的作用。
平衡阴阳、调理气血:通过对特定经络、腧穴和部位进行拔罐疗法,可以激发机体的调整功能,起到补虚泻实、扶正固本、畅行气血、调整阴阳的作用,从而达到祛病强身、防病保健的目的。
反映病候、协助诊断: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病邪和人体内部气血的盛衰表现可由里及表,在相关的经络、内脏所联系部位出现不同的症状。经验丰富的拔罐人员可以通过拔罐区域内皮肤的变化,推断病变的性质、部位与内脏的关系,并对拔罐的预后进行判断。
三、拔罐的适应症
内科疾病:感冒、咳嗽、不寐、多寐、健忘、百合病、胃脘痛、呕吐、呃逆、痞满、泄泻、便秘、腹痛、胃下垂、痿证、眩晕、胁痛、郁证、水肿、淋证、癃闭、遗尿、遗精、阳痿、风温、暑湿等。
外科疾病:疖病,乳痈,脱肛,急性阑尾炎,急性输尿管结石等。
骨科疾病:落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肩关节周围炎、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类风湿性骨关节炎等。
妇科疾病:经行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或过少、经闭、痛经、带下、妊娠呕吐、脏躁、阴挺、阴痒、不孕症、产后大便困难、产后缺乳、产后腹痛、产后发热等。
儿科疾病:小儿发热、呕吐、泄泻、厌食、夜啼、遗尿、百日咳、腮腺炎等。
皮肤科疾病:带状疱疹、银屑病、牛皮癣、斑秃、湿疹、风疹、疥疮等。
五官科疾病:针眼、目痒、目赤肿痛、目翳、远视、近视、鼻渊、咽喉肿痛、口疮、牙痛、下颌关节紊乱症等。
四、拔罐的禁忌症
急性严重疾病、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心脏病、心力衰竭。
皮肤高度过敏、传染性皮肤病,以及皮肤肿瘤(肿块)部、皮肤溃烂部。
心尖区、体表大动脉搏动处及静脉曲张处。
精神分裂症、抽搐、高度神经质及不合作者。
急性外伤性骨折、中度和重度水肿部位。
瘰疬、疝气处及活动性肺结核。
眼、耳、口、鼻等五官孔窍部。
识别二维码获取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