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推拿基础知识(阴阳2)源安康中医基础知识学堂
2018-11-01
阴阳在诊断中的应用
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在于阴阳失调,所以任何疾病,尽管它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千变万化,都可以用阴和阳加以概括说明。在辨证方面,虽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但八纲中又以阴阳作为总纲,表、实、热属阳;里、虚、寒属阴。
色泽的阴阳:色泽鲜明为病属于阳,色泽晦暗为病属于阴。
声音的阴阳:语声高亢宏亮,多言而躁动者,多属实、热,为阳;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者,多属虚、寒,为阴。呼吸微弱,多属于阴证;呼吸有力,声高气粗,多属于阳证。
脉象分阴阳:以部分分,则寸为阳,尺为阴;以脉动过程分,则至(起)者为阳,去(伏)者为阴;以至数分,则数者为阳,迟者为阴;以形态分,则浮大洪滑为阳,沉小细涩为阴。
阴阳在治疗中的应用
由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因此,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泄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就是治疗的基本原则。
1.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
阴阳偏胜,即阴或阳的一方偏胜,为有余之证。故在调整阴阳的偏胜时,应注意有无相应的阴或阳偏衰的情况存在。若阴或阳偏胜而其相对的一方并没有构成虚损时,即可采用“损其有余”的方法。若其相对一方有偏衰时,则当兼顾其不足,配合以扶阳或益阴之法。
2.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
阴阳偏衰,即阴或阳一方不足,或为阴虚,或为阳虚。阴虚不能治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一般不能用寒凉药直折其热,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方法,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若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不宜用辛温发散药以散阴寒,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方法,即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
总之,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阳盛者泻热,阴盛者祛寒;阳虚者扶阳,阴虚者补阴,以使阴阳偏胜偏衰的异常现象,复归于平衡协调的正常状态。
阴阳在药性中的应用
归纳药物的性能:
药物的性能,一般来说,主要靠它的气(性)、味和升降浮沉来决定,而药物的气、味和升降浮沉,又皆可用阴阳来归纳说明。
药性:主要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气”。其中寒凉属阴(凉次于寒),温热属阳(温次于热)。
五味:辛、甘、酸、苦、咸五种味,其中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升降浮沉: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为浮散,沉为重镇。
大抵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多上行向外,其性升浮,升浮者为阳;具有泻下、清热、利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等功效的药物,多下行向内,其性皆沉降,沉降者为阴。
阴阳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的相互制约
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阴阳相互制约的过程,也就是相互消长的过程,没有消长,也就没有制约。阴与阳相互制约和相互消长的结果,取得了统一,取得了动态平衡。阴阳的相互制约和相互消长,使事物不断地处于协调平衡状态,即阴阳调和。
(二)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和阳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体现于相对物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体现于机体的相对功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物质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物质属阴,功能属阳,功能是物质运动的结果。如果阴和阳之间不存在互根互用的关系,即阴和阳之间不是处于一个统一体内,那就不可能发生相互转化的关系。
(三)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和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处于静止的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故说“消长平衡”。只有不断地消长和不断地平衡,才能推动事物的正常发展,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四)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一般都表现在事物变化的“物极”阶段,即“物极必反”。阴阳的转化,虽然也可发生突变,但大多数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阴阳对立双方之所以能够相互转化,是因为对立的双方已相互依附着向其对立面转化的因素。
识别二维码获取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