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推拿基础知识(藏像1)源安康中医基础知识学堂

2018-11-06

藏象的概念

(一)藏象: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学说,即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二)五脏六腑的概念

五脏是心、肝、脾、肺、肾五个内脏的总称。

六腑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奇恒之腑是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总称。

五脏六腑生理特点

(一)共同生理特点

1.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

2.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受盛和传化水谷。

3.奇恒之腑,指这一类腑的形态及其生理功能均有异于“六腑”,不与水谷直接接触,而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而且还具有类似于脏的贮藏精气的作用。

(二)生理特点各论

(1)概念

心:心居于胸腔,位于人体上焦,隔膜之上,前正中线左侧2/3,右侧1/3,圆而尖长,形似倒垂的未开莲蕊,心尖搏动在左乳下,有心包卫护于外。称为“阳中之阳之脏”,又称“君王之官”。

心在五行属火,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主血脉,二是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2)心的生理功能

①心主脉: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全身的血都在脉中运行,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发挥其濡养的作用。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以血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为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②主神志:心主神志,即是心主神明。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的神,即是心所主之神志,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主血脉的作用:心脏推动血液在脉内循环运行,血液运载着营养物质以供养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形体官窍都获得充分的营养,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饮食水谷通过胃的受纳,脾的运化而化为水谷精微,依赖脾的升清散精作用,上输给心肺,在肺吐故纳新之后,贯注心脉,变化而赤,成为血液。

(3)心的生理特性

夏主火,心亦属火。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阳中之大阳,以阳气为用。心的阳气具有温煦和推动作用,能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并使心神振奋,进而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使之生机不息。心的阳热之气,不仅维持了心脏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具有温养作用。凡脾胃的腐熟和运化水谷,肾阳之温煦和蒸腾气化,以及全身的水液代谢、汗液排泄的调节,均有赖于心的阳气温煦和推动作用。

(4)心在生活中的体现

心在志为喜: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的“喜”有关。

在液为汗:汗液,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后,从玄府(汗孔)排出之液体。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脉是指血脉。心合脉,即是指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华,是光彩之义。其华在面,即是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可以显露于面部的面泽变化

心气旺盛,血脉充盈,面部红润有泽;心气不足,则可见面色白,晦滞;血虚则面色无华;血瘀则面色青紫。

在窍为舌,心开窍于舌:指舌为心之外候,又称舌为“心之苗”。舌的功能是主司味觉和表达语言。舌的味觉功能,和正确地表达语言,有赖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心的阳气不足,则舌质淡白胖嫩;心的阴血不足,则舌质红绛瘦小;心火上炎则舌红,甚至生疮;若心血瘀阻,则舌质暗紫或有瘀斑;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则舌卷、舌强、语謇或失语。

 

课程咨询

X
X

识别二维码获取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