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简史贵州专业的正骨培训机构

2018-11-16

    早在周代就有了专治骨折的医生,《周礼·天官》有疡医专处折疡的记载,晋代《肘后备急方》中首次介绍了用牵引等手法正复关节脱位。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记载的下颌复位手法至今还用于临床;《理伤续断方》中记载的揣、摸、拔伸等正骨手法和肩、髋关节脱位的复位手法,首次运用杠杆力学原理,对后世影响深远。宋代《圣济总录》进一步总结了正骨推拿和用药封裹、膏摩等骨伤的综合治疗方法。元代豪族出现了正骨兼金镞科。明代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论述颈椎、肩、肘、髋、膝、踝等关节及髌骨脱位之正复与固定方法已相当先进。明代薛己的《正体类要》中所记述的正骨手法19条简明实用;王肯堂的《证治准绳》也记载了许多正复骨折的方法。清代《医宗金鉴》总结前人正骨手法的经验,概括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8种手法。1949年后,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对正骨八法进行了科学研究,又有所改进及创新,充实和提高了正骨推拿的内容和水平。

    

"正"字在此作动名词。即整治因骨关节损伤使肢体变形复原位的一门科学技术。元代官方医疗制度中设有"正骨兼金镞科"。因此,元代以正骨专长的医学家危亦林在其《世医得效方》卷十八设有"正骨兼金镞科"以专门论述骨关节损伤及金刃所伤疾病之脉因证治。《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诀》指出:"今之正骨科,即古跌打损伤之证也。"正骨中医是一门学科,在中医骨伤科中,正骨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古代、近代和现代的著名中医骨伤科专家,其学术特色和诊治秘诀,主要体现在正骨手法方面。

    中医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她还有许多未被人们认识的领域,尤其是骨伤科,平添几分神秘色彩。民国时期以前,民间称中医骨伤科医生为"法师"、"水师"。现在常有车子载过来痛苦呻吟的骨伤病人,别人一碰就惨叫,可我不用麻药,不用开刀,不用X线照片,采用手拉、推、按、提、压等手法复位后伤员神奇般安静,不觉剧痛,一待复位成功,伤者判若两人。再用小夹板固定,中药调理,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良好。
    【中医正骨班三大体系】:
    一:脊柱关节疾病:颈椎病、腰椎肩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痛、骶髂关节炎、腰扭伤、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强直性脊柱炎、外伤性截瘫、腱鞘炎,网球肘、各类小关节扭伤、肌无力、肌萎缩、脑中风、冠心病、脊柱侧弯、梨状肌综合征、骨盆旋移、骨质增生等。
    二:脊柱相关疾病:失眠、头晕、头痛、心悸、肠胃功能紊乱、近视眼、耳鸣、耳聋、胸闷、支气管炎等。
    三:内科疑难病症:糖尿病、高血压、脑血栓后遗症、男科疾病;阳痿、早泄、前列腺炎、性冷淡、妇科疾病、宫颈炎、乳腺增生、闭经等,老年性痴呆、心脑供血不足、脊柱相关疾病等。
    【中医正骨推拿班培训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人体解剖学,经络腧穴学,推拿原理,推拿注意事项,中医推拿基本手法,头、颈、面部推拿手法。颈、肩部推拿手法。胸、腹部推拿手法。上肢部推拿手法。下肢部推拿手法。全身推拿手法等。

    中医基础知识,正骨推拿检查手法及按摩,各种病症治疗及调养


课程咨询

X
X

识别二维码获取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