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里,读懂你的“小心肝”(宝贝)!
2019-04-08
春天属木,在人体对应于肝、胆。很多人在春天都有乏力、眼睛干涩、食欲不振、失眠多梦、易怒等不适感觉,这些症状正是肝脏问题的外在表现。
肝开窍于目,主筋,其华在爪甲,也就是指甲。小朋友如果爱啃指甲,一般是与肝有关系,肝气郁结之后,人体自然有疏泄的冲动,就会通过啃指甲,来帮助肝气疏泄。一般肝气不舒的小朋友,伸出来的舌头是尖尖的。
肝的个性
肝也属木,它的性格特征就是“喜条达而恶抑郁”。 大凡植物,多是喜欢舒展、顺畅的,其中蕴含生机,不喜欢被阻遏。可见,肝气的性格就是要“伸展”的。生理上,肝气要升发、柔和、舒畅,冲和条达,既不抑郁,也不过亢。
肝的主要工作
肝还有两项重要的工作,一是藏血,二是疏泄。肝主藏血,藏血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人多余的血会藏到肝里面;另一方面,肝主疏泄,疏泄简单地说就是疏通开泄。
收藏和疏泄貌似非常矛盾的两个功能被奇妙地体现在肝上。晚上肝把血藏起来,魂也休息了,人就睡着了;早上,肝把血放开人就醒了。这一收一放正像树木的曲和直一样,这就是为什么说肝属木的原因。
跟肝这个脏相对应的腑是胆,胆的功能与肝类似平时它先把肝脏分泌的胆汁藏起来,当人吃了肥腻厚味的食物以后,胆就把胆汁放出来,这也是“木曰曲直”的属性。
如何养肝?
所以在春天里,需要给自己下一个任务,在细节里发现孩子的优点,多给予孩子具体的赞赏,不是“你好棒”这样空洞的话,允许孩子慢吞吞,允许孩子做不好,允许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去打扰他,保护孩子肝气不被压抑,得以疏泄。晚上早点睡觉,熬夜最伤肝。
春天里我们安排孩子生活,要动静结合,因为孩子具有“脾常不足,肝常有余”生理特征。
脾主四肢,适当运动可以健脾,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好则养一身气血,但肝喜静,叶天士说:“肝气本居下焦,宁静即是生阳。”养肝宜静养,所以需要安排孩子一些安静的项目,比如阅读、绘画、听音乐等来养肝。
春天养肝,一定要多吃蔬菜,少吃动物肝脏,一般蔬菜都是绿色的,绿色通肝,蔬字下面是疏通的“疏”,就有很好的疏通之力,首先是疏肝,其次蔬菜味甘,有一定的柔润性,能够润肠道,所以孩子多吃蔬菜,不仅仅可以养肝,而且能够辅助食物消化,孩子不容易积食。具体可以看这篇《蔬菜吃太少,也容易积食》。
遇到孩子肝火旺,比如眼屎多,脾气火爆、舌头两侧(肝胆区域)比较红(甚至有红点、长泡),可以给孩子做一碗菊花银耳粥。
菊花银耳粥
材料:
菊花10克,银耳1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做法:
将菊花洗净、银耳泡发去蒂,粳米提前浸泡约40分钟。准备好后,将银耳与粳米一起熬粥,当粥稠了之后加菊花,快熟时加少许白糖调味。
功效:
此品有疏肝、养脾、润肺、安神之功用,脾胃虚寒者不宜。
版权声明:本文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旨在更好分享,如有转载不当,欢迎随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识别二维码获取免费试听